时尚公关:跨界酒店是品牌新潮流?

       时尚公关了解到半个月前,徕卡 Leica 宣布全球第一家拥有可乐标的酒店 Arcona Living Ernst Leitz Hotel 开业。酒店店址选在徕卡 Leica 的大本营 —— 德国韦茨拉尔。

       从外观上看,简约的建筑、单一的配色,除了最为熟知的「小红点可乐标」,还真找不到一点徕卡的味道。


徕卡Leica酒店.jpg


       别急!先跟着时尚公关看看一下组图。

       随处都在开摄影展的酒店。推开酒店的大门,你将进入一个和外面的「性冷淡」完全不同的世界。经典的摄影作品,挂满了酒店的每一个角落。比如:房间床头处,餐厅的墙壁,大堂里供客人休息的小角落。风景、人像、纪实……随处都能看到主题各异、风格不一的摄影作品,感觉像住到摄影展的场馆里。


徕卡酒店房间床头.jpg


       最为人津津乐道的,还要说艺术长廊区。这条只能供一人通过的细窄走廊,放置了来自世界各地 64 位摄影师的 250 幅作品。每一下快门,每一段故事,背后的每一次心动和感动,都被定格下来。在这个空间里,时光仿佛被凝固起来,给人细细回味。


徕卡酒店艺术长廊区.jpg


       除了照片,细心的房客还会发现,酒店设计师把徕卡相机的设计草图,印在房间的墙纸上。夜深人静时,看着它们思考人生,说不定更有灵感。

       假如你认为光看草图不够过瘾,酒店所处的徕兹公园 Leitz Park 肯定能满足你!园区里包括徕卡总部、徕卡体验中心、博物馆、档案室等。绝版相机、创作故事都能在这里找到。喜欢的话,还能到隔壁的徕卡商店,将它们打包带回家,堪称“信仰充值一条龙服务”。

       时尚公关了解到酒店里有 129 间客房、套房和公寓,最低价格是 64 欧元(折合人民币 500 元不到)一晚。可以说是最亲民的徕卡产品了。

       搞什么?他们也在做酒店?

       仔细想想,除了徕卡,近年来还有很多品牌跨界开了酒店。

       例如有下面这些:

       无印良品:MUJI Hotel

       凭借自成一派的风格,MUJI 在中国拥有强大的人气。今年年初 MUJI 在深圳开设全球首家酒店时,自然也吸引了大批 MUJI 爱好者上千体验。建立在深圳万象城的 MUJI 酒店,整体装修以简约为主。5 种房型合共 79 间客房。房间里几乎每一件物品,小到牙膏沐浴露,大到沙发床铺,都来自 MUJI。住的时候用过觉得合适,还可以到 1 楼的商店购买。简直是一个大型沉浸式 MUJI 体验馆。


MUJI酒店.jpg


       除了深圳店,在今年 6 月 30 日,全球第二家 MUJI 酒店也在北京开幕。和深圳不同,北京 MUJI 酒店多了一点京味儿。设计师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,融合到酒店装修里面,让这家「开在胡同里」的酒店更接地气。


MUJI酒店霓虹灯.jpg



       宜家:Moxy Hotel

       如果说 MUJI 用酒店展现自身的独特风格,那宜家就是通过酒店向全世界宣告它的野心。早在那个宜家还没爱上和潮牌跨界联名的 2014 年,宜家已经开始和知名酒店品牌「万豪」合作,在米兰开设了第一家 Moxy 酒店。

       Moxy 酒店,走的可不是宜家北欧风的老路子。它把目标对象瞄准在千禧一代身上,从里到外,整体设计无一不散发着年轻、活力、张扬、自由的气息。霓虹灯、气球、吧台上放着复古显示器,和经典像素游戏 DONKEY KONG。就连走廊拐角的镜子,都被各式夸张的涂鸦所占据。潮人们都恨不得全天待在里面开派对。这家一点都不宜家的宜家酒店,既像宜家面向全世界发出的一张用户意向调查单,又像宜家偷偷埋下的一个小伏笔。为几年后一系列的联名动作,做足了准备。



       Levi's :25hours hotel by Levi's

       “牛仔裤一哥”Levi's 也不甘落后,它找来年轻的德国连锁酒店品牌 25hours 把自己的广告场景,从照片和视频中搬了出来。酒店以牛仔裤的单宁布为主要设计元素,十分硬核。虽然同样是针对年轻人的市场,Levi's 酒店却不像宜家那般张扬,它更像自己的每一个用户 —— 爱穿牛仔裤的人 —— 自由、随性、不羁。

       有趣的是,酒店房间分为 6 个主题,按照牛仔裤的颜色,天蓝、靛蓝、土耳其蓝等区分。房型则按照牛仔裤的尺码,分别有 M、L 和 XL。



       茑屋书店:TSUTAYA BOOK APARTMENT

       有“日本最美书店”之称的茑屋书店,也跟了一波潮流。位于日本东京新宿的 TSUTAYA BOOK APARTMENT 将「酒店」和「书店」两个听起来毫无联系的概念,集合到一块。

       在这里,你能用最舒适的姿势阅读。榻榻米、床铺、沙发、办公桌……一应俱全。TSUTAYA BOOK APARTMENT 主打「按小时出租」的概念,一人一小时仅需 500 日元(约 30 人民币),入住很灵活。

       为了方便过夜的旅客,店内也有沐浴间和行李寄存的地方。“以书为主,以人为本”,对于酷爱阅读的人来说,这里简直是天堂了。


茑屋书店.jpg


       知乎:有问题酒店

       说到联名和搞事,谁能比互联网公司更活跃?就在今年 3 月,知乎联合亚朵酒店,在上海徐家汇开张了「有问题」酒店。

       顾名思义,这家酒店「问题」最多。

       设计师把精心挑选出来的问题,用二维码放到酒店的走廊里、房间里、大堂里……你可以一边发掘,一边思考。

       客房有 2 个主题,分别是「旅行」和「影视」。在房间里,扫码就能看到知乎上的精彩问题。走出房间,餐厅里可以找到不少关于美食的问答。至于清洁的技能,当然是去洗衣间看啦!知乎在酒店上下,埋藏了合共 314 个来自生活各方面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如果想体验一次充满灵感和智慧的住宿,不妨来上海这家「有问题」的酒店试试。


知乎问题酒店.jpg


       网易云音乐:网易云音乐主题酒店

       和知乎一样,网易云找到了擅长打造主题酒店的亚朵合作,在成都推出网易云音乐主题酒店。酒店的主题按歌曲流派划分,有「民谣」、「爵士」、「电音」和「古典」。

       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,房间的装修自然也各有不同,民谣、爵士、电音、古典,少不了的,还有网易云音乐里的「999+」热评。那些点赞最多的热评,被做成霓虹灯,放在每层电梯口外,很戳心很温暖。

       酒店 1 楼的多功能区,众多经典黑胶、实体 CD 以及其他周边产品等着你。

       喜欢音乐的话,一定不能错过。


网易云音乐酒店.jpg


       回顾了一系列的跨界动作,不难看出「酒店」已经成为近年来品牌跨界的一个新趋势、新潮流。可要说到跨界搞酒店的起源,那可不是这几年的事。最早的跨界酒店建立在 1997 年。


       意大利知名奢侈品牌 Salvatore Ferragamo 在佛罗伦萨开了 Lungarno Collection 酒店。


Lungarno Collection 酒店.jpg


       从酒店的窗户,就能看到当地有名的阿诺河。室内装潢极尽奢华,光看图片就能感受到这个顶级手工品牌的气质。

       进入 21 世纪后,不少一线大牌都有做过酒店。例如我们熟悉的范思哲、宝格丽、阿玛尼等等。再往后一点,就是我们在上面看到的一众品牌。

       可以说,跨界做酒店并不是这一两年才冒出来的新概念。可是,为什么在这一两年里,它变成了大势?原因无非 2 点:

       人们的想法变了

       随着时间的变更,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颠覆式的改变。以前,我们买一个东西,只会关心这个东西本身。例如它好不好用、漂不漂亮……

       现在,我们会开始在意商品背后的附加价值,例如它传达的理念、它背后的故事……

       酒店行业也一样。

       到了今天,走马观花式的旅程已经不够满足人们的需求。人们在去旅游时,除了逛景点、买手信,还希望能了解和体验当地的人文、习俗、潮流和时尚。于是,「艺术酒店」这个概念开始走红。

       它不像民宿或者青旅,拥有完善的酒店设施配套和服务,同时在功能上拥有更多延伸。来自美国的艺术酒店品牌 Ace Hotel 火遍全球,就是一个好例子。有更多延伸的艺术酒店,成了「品质生活」的新追求。

       正好,像 MUJI、宜家、Levi’s、知乎、网易云这些品牌,也在推崇不一样的生活方式、生活形态、生活哲学。两者一拍即合,催生出大批跨界酒店。


       卖货的方式变了

       进入 21 世纪,互联网发达,网购变得异常容易。在电商的冲击下,人们已经很难找到理由去单纯为了买一件东西,费劲走去商店。

       所以,我们会看到商店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。

       与其说是品牌跨界做酒店,倒不如说是品牌在自家商店里,增加了「住宿」这个功能。

       而酒店,除了单纯的「住宿」之外,还有一个好处 —— 提供沉浸式体验。

       想一想,你从睁眼开始,到刷牙洗脸,再到吃饭,最后到晚上闭眼睡觉,接触到的都是品牌想给你传达的理念,甚至是品牌旗下的产品本身。

       跨界酒店仿如一个四面都是广告牌的箱子,把你放在其中,接受它的宣传。只不过,这些广告更软、更容易被接受。时尚公关认为,说到底,跨界酒店开启了一个双赢的消费形态。通过它,品牌更好做宣传,顾客在里面也获得了更多商品本身之外的额外价值。

       它会是消费形态发展的终点吗?不是。但时尚公关认为也无需过多纠结。要知道,一切消费相关的发展和变化,归根到底都是掌握在一群人手中 —— 消费者们。